苗栗縣政府錯誤放流牛蛙  嚴重造成本土蛙類浩劫

   苗栗縣政府55,於文化局旅遊服務中心生態池及銅鑼桐花公園生態池,辦理青蛙放流。活動內容是放流本土蛙類,但實際上卻誤放成有蛙界暴龍之稱的外來種蛙類---牛蛙。縣府放流青蛙培育生物多樣性,立意良好。但是選用牛蛙將造成本土蛙類生態之浩劫。

 苗栗縣政府錯誤放流牛蛙  嚴重造成本土蛙類浩劫

   苗栗縣政府55,於文化局旅遊服務中心生態池及銅鑼桐花公園生態池,辦理青蛙放流。活動內容是放流本土蛙類,但實際上卻誤放成有蛙界暴龍之稱的外來種蛙類---牛蛙。縣府放流青蛙培育生物多樣性,立意良好。但是選用牛蛙將造成本土蛙類生態之浩劫。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表示,牛蛙原產於北美地區,因叫聲像牛而得名。四、五十年前引進台灣來養殖食用,後來因溢出或人為不當放生,漸漸成為台灣危害最嚴重的外來物種之一。牛蛙體型碩大,遠比台灣所有原生蛙種都還要大型,不論其成體或是蝌蚪都會捕食原生的蛙類或蝌蚪,近年來對台灣蛙類的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且牛蛙的壽命較一般蛙類長,在原棲地往往可活到十年以上,加上一對牛蛙每次繁殖可產下三萬顆以上的卵,一旦出現在原生蛙類棲息的池塘時,所造成的影響會是很嚴重且久遠的,因此牛蛙根本無法和其他蛙類和平共存。幸好牛蛙在台灣野外的擴散能力不強,可能跟其偏好大型靜水性池塘以及蝌蚪期較長有關,除非是人為棄養或放生,不然不太會自行擴大勢力範圍。

先前在客家大院園區中的池塘已經有誤放過一次牛蛙,造成區內本土蛙類數量大量減少,在當地對生態的衝擊不亞於福壽螺。學會也在夜間生態調查時發現有新生的小蛙擴散到園區以外的天然池塘,顯示該處野放的牛蛙已經能適應當地環境並開始繁殖後代,若不立即處理,恐造成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

   對於放流來培育生物多樣性一事,苗栗本地的蛙類研究者莊銘豐表示,要促進一地的蛙類生態並不建議放生,不論是放生本土種或外來種。野外環境中本來就有許多本土蛙類生存在其間,只是族群數量可能有多有少,但只要營造好適合青蛙棲息的環境,自然就會有本土蛙類前來拓殖,並繁衍至可容納的族群量,這樣才是對環境以及對生物多樣性比較適合的對待方式。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洪維鋒,建議縣府單位立刻移除以避免苗栗縣府營造生態大縣的努力功虧一匮貽笑大方。

 

牛蛙小檔案

牛蛙

俗名:美國水雞(台語)

學名: Rana catesbeiana

體長:   12-16cm  13-20cm

特徵:體型巨大,體色綠褐色,有深褐色雲狀斑,頭大,骨膜大而明顯。腹面米白色,有淡紫灰色雲狀斑。幼蛙體背有明顯縱向黑斑。

習性:喜歡在靜水池塘水澤附近活動,叫聲有如牛鳴,所以叫做牛蛙。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 聯絡人 林厥雋 電話 0928-9322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aol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