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記者黃文張/後龍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松興窯內的「四方窯」,在民國84年完成最後一次燒窯任務後停火,現在已成為松興窯主人蔡進權的陶藝展示空間,燻黑的窯室磚壁,是曾有的烈火歲月刻劃下的痕跡,雖然目前「四方窯」仍可運作,但是市場再也沒有大批紅瓦花盆、瓦片的需求,只能被迫停火,這也透露出台灣陶業的沒落。

「四方窯」是日據時代引進台灣的西式窯種,因外型得名,屬於完全倒焰間歇窯,除了苗栗,鶯歌、南投及大台北地區的北投、松山都曾出現,也曾是主流的窯爐型式,松興窯的四方窯是由目前的廠長蔡進權之祖父蔡川竹改良四方窯所建,其窯口呈「品字型」,也有「品字窯」之名。

松興窯內有兩座四方窯,以生產水缸、紅瓦花盆、瓦片為主,燒製產量大、品質穩定是其特色,六十年代的全盛時期這裡曾有將近100名員工,附近的家庭可以說都是靠這座窯廠吃飯,一次可燒12000個紅瓦花盆,產量極大,可惜之後市場逐漸萎縮,再加上便宜的大陸貨充斥市面,在價格無法拚比的情況下,松興窯只好改變經營方向,改燒生活陶並往陶藝創作發展,而燒陶也改用產量較小、省能源的瓦斯窯。陶業落沒,松興窯內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已成過往雲煙,目前廠裡的員工也只剩蔡進權夫婦倆人。

四方窯內部長寬3公尺,長9公尺,高2.6公尺,相當寬敞,停火之後蔡進權在內部裝設照明,形成獨特的展示空間,展示四方窯,也展示自己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aol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