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直观台湾拆迁事件_评论_环球网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0-09/1095691.html

  • 2010-09-13 09:21

 

 

‧  京華時報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來臺灣之前,於建嶸告訴我,臺灣不可能有拆遷這種事。但很不幸,我一到臺灣,就
劈頭趕上一個拆遷—大埔事件。一連好些天,幾個電視臺都在談這個事件,事件中有位72
歲的農婦喝除草劑自殺。
  大埔事件,在本質上,是政府導向的發展主義的一個結果。
  大埔在臺灣的苗栗縣,而苗栗是臺灣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的一個農業縣。2008年
,得到壓倒性票數上臺的縣長,思有所為,在苗栗建科學園區,引進產業。
  臺灣的朋友說,在臺灣,科學園區是個有魔力的名字,小蔣時代的新竹科學園區的成
功,使得這一模式在全台到處開花。其實,現在好些所謂的科學園區,裏面 進駐的企業
,根本就不是高科技企業,跟大陸高新開發區一樣,有什麼投資辦什麼企業,做鞋做衣服
和高能耗高污染的都可以來。苗栗新建的科學園區,一共新征 100多公頃土地,多數都是
房地產開發,只有一小部分,據說是給郭台銘的企業新奇美建廠用的。恰好就在這一小部
分上,出了事。
  臺灣的農地徵用,所依據的法律,是威權時代制定的《土地徵收條例》,按這個條例
,政府徵用的農地,協商價格不成,如果多數農戶同意接受徵收條件,剩下的“釘子戶”
,是可以被強制徵收的。
  理論上,即使這些農戶不肯接受徵收條件,不交出地契,徵收一樣可以完成。面對政
府的徵收,農戶一般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按被徵收農地的40%份額,接 受建築用地,農
戶有了這些建築用地,由於建築用地地價高,理論上農戶是可以獲利的。二是接受政府認
可的土地賠償金。這種選擇一般都比較虧,因為政府給的錢 比較少。但是,大埔一帶被
徵收土地的農戶,有些人抽到的建築用地靠近高壓線,或者靠近墳地,賣不出價錢。所以
,這些人遲遲不肯接受政府的條件,形成了大陸 所謂的“釘子戶”。臺灣的朋友告訴我
,這些農戶不肯接受政府條件,也有不肯放棄祖輩種地傳統的意思在裏面。
  2009年12月,由於征地期限將至,苗栗縣政府跟少數“釘子戶”之間的衝突加劇。被
征地的農戶開始找律師、找公民團體為他們說話,到縣政府請願。但這個時候,整個事件
並未引起媒體乃至網路上的重視。
  2010年的6月9日是個轉捩點。此前一日,苗栗縣政府派人封鎖這個地區,貼出告示,
宣稱徵收已經結束,要來整地。這天的淩晨3點,20多台推土機和 200多名員警突然闖入
,將幾十公頃將要成熟的稻子挖掉。當地農民沒有抵抗,但是拍了一些視頻。事後,臺灣
知名的公民記者—網名“大暴龍”的人得知這一消 息,前去拍攝,也拿到了此前農民拍
的視頻,經過編輯,製成視頻,傳到網上,引起網友的關注,幾千個網路博客的 博主一
起行動,把事件傳播開來。雖然,媒體仍然沒有跟進,但網路上的討論已經熱烈地展開,
若干公民團體和專業人士、知識份子都開始介入。其間,雖然苗栗縣 政府還是搞了兩次
“整地”,但在民眾的抗議下,行動有所收斂。民眾的抗議高潮,是7月17日3000多人一
整天在臺灣“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種稻 子”。
  但是,大埔事件成為媒體議論的話題,卻是在進入8月之後。
  8月3日,一位被征地的72歲的朱姓老太太,在家裏喝除草劑自殺。老人的死,使得事
件陡然升級,不僅成為媒體議題,而且成為臺灣藍綠爭鬥的焦點之一。 各地有相關困擾
的農民,紛紛組織自救會,各地自救會開始聯合。各個關心農村和農民的公民團體則高調
介入,甚至組織了精神病醫生到大埔做心理諮詢。有關的討 論開始深入,此前各地科學
園區的問題開始被揭露,諸如環保問題、征地問題、房地產問題都被觸及。郭台銘方面的
新奇美表示,他們並不需要在苗栗建廠,當初的 協議僅僅是個意向,現在建廠用地已經
解決。
  7月17日,凱達格蘭大道遊行示威之後,苗栗縣縣長對事件造成的紛擾,表示了道歉
。但是,政府方面真正的軟化,還是在朱姓老太太死後,由臺灣“行政 院”出面,“行
政院”和苗栗縣政府與農民自救會之間的三方協商,在協商過程中,“拆遷”行動實際上
已經停止。最近的消息是,政府方面的妥協方案是,徵收農 民的房屋可以保留,農地可
以置換。自救會的代表表示,要跟相關農戶再做商議,然後再做決定。可以預料的是,無
論結果怎樣,都不會再有推土機加員警的強制 了。
  客觀地說,苗栗縣政府雖然有點“動機不純”,徵收過程也有些程式上的瑕疵,但整
個過程卻並不違法,該走的程式都走了。而且所謂的拆遷過程,跟大陸某些 地區比起來
,手段也相當柔弱。唯一的強制,就是6月9日的強挖農田,對農戶的住房,他們還不敢用
強制手段。即使這樣,因強挖農田和老太太自盡所引發的一波 又一波的民間抗議,也使
得政府不得不退卻。跟大陸的拆遷一樣,其實核心的問題是不合時宜的土地拆遷條例,這
樣一個條例,賦予了政府太多的強制權力,而對農 民的土地產權過於不尊重。
  然而,因大埔事件引發的民間抗議,並沒有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上去
。究其緣由,雖然這個條例過於蠻橫,但發展的硬道理在臺灣有廣泛的支 持,現在臺灣
的農業人口只占總人口的8%,農業GDP只占1%,土地徵收條例,不像大陸那樣針對所有人
,在臺灣只針對農民,都市則另有都市更新條例,因 此,占絕大多數人口的都市人,對
於廢止或者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不熱心。
  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在經濟不發達的苗栗,苗栗縣政府的做法,實際上得到了本地
90%以上居民的認同,在他們看來,科學園區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發展。 聲援大埔農民
的,多數都是從臺北去的。有這樣大的民意支持,苗栗縣政府當然不會按很多公民團體的
意思,撤銷整個原本就不合理的科學園區的規劃。事件的最終 解決,看來只能是一個各
讓一步的妥協方案。
  所以,在發展主義的旗幟下,不管何地,拆遷都是有可能出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aol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