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文∕林玉文】 2007.11.10 03:54

三灣鄉產業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林秀鳳,投入社區營造,在三灣老街成立「田媽媽工作坊─來食茶打嘴鼓」,推廣傳統茶食、茶藝,要把「微笑鄉鎮」三灣,打造成「雅農箏歌」的慢活鄉鎮。
林秀鳳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營造, 因此積極扶植社區團隊,鼓勵居民自己提計畫,動腦筋執行,除讓自己成長,更能凝聚社區意識。
【2007/11/10 聯合報】
@ http://udn.com/
Jalal & Sada的紐西蘭生命之旅分享
因為「居家生產」的關係,我們認識了Jalal和Sada一家人,雖然相聚機會不多,但我們總能感受到彼此帶來的能量支持與祝福。為了追尋和體驗美好生活,三年多前,他們帶著簡單的行囊,舉家遷到台東,度過一段與叢林鳥獸為伍的自然生活,第二個孩子誕生後,他們又帶著孩子到紐西蘭的蘇菲社區生活,後來他們搬到鄰近黃金海岸的Tui生態社區,靠著自製的德國麵包和按摩技術,與村民交換生活所需用品,就這樣在紐西蘭度過了一年半的美好時光。
回到台灣後,他們透過部落格,分享在紐西蘭生活的感動,從以物易物的綠色交易(Hands)市集,到村民共同經營的社區生態事業;從全村共同參與規劃的兒童空間,到傳承及分享男性生命經驗的成長團體,每個分享都令我們既感動又羨慕,真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社區!因此,我們決定邀請他們全家到「夥房‧心空間」來,與大家做深入的分享與真實的互動,歡迎對於共生家園有興趣的朋友,一同來參與和連結,在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嶼上,為孩子們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
Jalal & Sada的紐西蘭生命之旅分享
時間:歲次丁亥年十月初九朝晨十點到十二點
2007年11月18日(日)10:00~12:00
地點:夥房‧心空間(苗栗縣頭份鎮山下里後湖15-1號)
聯絡人:光媽037-595998 millytase@hotmail.com
光爸0918829360 laivuk@gmail.com
★歡迎隨喜贊助,分享結束後,我們將準備幸福素食午餐,每人50元,需要用餐的朋友,請事先告知,承蒙感謝!
照片下載自~~Jalal & Sada的部落格《紐西蘭生命之旅》:http://tw.myblog.yahoo.com/meejtuicmmunity1-123456789012/
在地的公民.來自草根的真相與力量—苗栗區公民記者招募
一、緣起及活動總說明
社區總體營造就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由於強調社區的事務由民眾自主決定,民眾更需要在深思熟慮、理性對話之後進行決策,平等展現所有人民的真正意願。
社區內或甚至於一個國家內,對於公眾議題的政策及決定,盡量避免聚焦於菁英、專家學者及少數團體之中,應該讓原本不具專業知識的民眾能對於自身所關注的公共政策進行討論以達成共識,也因此,「審議民主」的特色--重視公民審議(deliberation)精神,也在各國廣泛被使用,當公民或其代表在道德或政策議題上有不同意見時,透過共同推理討論的過程,讓政策的推動或是執行上能更加完善。
近年來政府部門為提昇國內產業環境,推動相關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對於地方文化的薪傳、特色產業的挖掘、創意產業的發想奠定了相關的基礎,但在推動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某些政策的制度上,仍有需要改善的空間;為讓各政黨能了解民眾對於國內目前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的期待以及想像,以發揮「由下而上」(bottom-up)的社造精神,配合公共電視、中華民國社造學會及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主辦之「2008立委選舉政黨辯論會—公民願景審議論壇」,讓對於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議題有興趣之公民,經過培訓以及問題意識的建立,透過與專家學者的對談中,產生對於發展產業政策的疑問及提議,做為後續政府部門執行相關政策的參考依據。
「2008立委選舉政黨辯論會—公民願景審議論壇」的源起是公共電視台及平面媒體所發想,對於明年度選舉制度「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模式能讓民眾藉由12/15公視的頻道播出了解,再結合審議式民調(deliberative poll)的概念,讓政黨直接面對民眾的問題,公開表達他對該議題的政策主張。這種由民眾主動提問的方式,可以使人民關心的議題成為選舉的焦點,而不是政治人物和媒體設定選舉議題。因此,為培養公民能夠提出對於自身所關心的議題的素養,因此在全國挑選五個區域:台北市、台北縣、苗栗縣、台南縣市、屏東縣等,篩選參與的公民,以透過為期二天的公民培訓以及座談討論,讓民眾長期所關心的議題具有公開討論的價值。
苗栗縣主要由台灣社區培力學會主辦,結合國立聯合大學、苗栗YA!、苗栗縣社區大學共同舉辦公民願景論壇,主要是因為長期觀察苗栗縣在地方特色產業的投入已具有多年的經驗,對於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政策」的議題能有更精闢的想法,期望能夠藉由公民論壇產生的議題,能讓未來政府部門能傾聽民眾的疑問,重新檢視並推動地方產業政策。讓長期致力於地方特色產業的業者得以永續經營,創造台灣另一波奇蹟。
為擴大參與及傾聽各界的回應,活動除了需要公民的熱忱參與外,也希望能招募更多有心將活動歷程,以文字、影像來真實記錄的「公民記者」一同參與,藉由在地最草根的聲音,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提供大眾不同聲音的報導。公共電視基金會基於促進民主社會發展、公眾服務、公民參與的責任,提供一個草根運動發聲的平台─PeoPo影音公民新聞平台(http://www.peopo.org)讓此平台成為公民新聞學及公民行動的入口網站,由公民自主發聲,促進市民社會的發展。
二、培訓目的
由於PeoPo接受多元化的新聞議題,每一個人或社團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報導自己關注的議題,並透過公民行動的串連,彰顯公眾參與的精神。本次研討會將介紹公民新聞的概念、輔以PeoPo平台的操作方式、結合拍攝器材與影音剪輯的運用,希望能夠培養在地的公民記者,以觀察的角度報導公民願景論壇的活動。
三、培訓時間
96年11月18日 上午09:30~12:00及下午01:30~04:00(共六小時課程)
四、課程內容
|
公民記者報到 |
|
|
PeoPo公民新聞平台 -公民記者功能任務說明 -平台簡介(Powerpoint) -PeoPo前台介紹 -後台管理與介面操作教學 |
主講人:
公視新媒體部
|
|
平台實際操作
|
|
|
中午休息
|
|
|
動態攝影與分鏡概念 Windows剪輯軟體
|
主講人:
公視新媒體部
|
|
實際操作
|
|
|
成果發表與交流
|
|
16:00-
|
賦歸
|
七、報名公民記者請洽詢
台灣社區培力學會 劉小姐 twempower@gmail.com
聯絡電話:037-381298 傳真:037-380686
報名截止日期:11/16(四) 晚間 7:00 前
(可以e-mail方式及傳真方式報名,限15人,額滿為止)
八、公民記者報名表
公民記者培訓營
姓名
|
|
性別
|
|
生日
|
|
身份證字號
|
|
就讀學校
(服務單位)
|
|
系所
(職稱)
|
|
電話
|
|
手機
|
|
|
|
||
地址
|
|
||
個人網誌
|
|
||
公民記者資格
|
1.□不是 2. □是,年資歷 年 月
|
||
社團經歷
|
|||
參加動機(200字)
|
2007年第二屆大埔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議程表
第一天(96年12月1日星期六)
|
||||
時 間
|
議 程
|
|||
08:30~09:00
|
報到
|
|||
09:00~09:10
|
土牛國小客家歌謠表演
|
|||
09:10~09:40
|
開幕式
|
|||
09:40~10:00
|
休息片刻(茶敘時間)
|
|||
10:00~12:00
專題演講(一)
|
主持人:劉鄉長宏基
主講人:房學嘉 教授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長
題 目:走進東勢-比較視野下的客家文化
|
|||
12:00~13:30
|
補充體力(午餐時間)
|
|||
13:30~14:30
論文發表(第1場)
|
主持人:陳炎正 老師
發表人:陳瑛珣 副教授
僑光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題 目:探討大埔客家移民家族意象的建構
評論人:房學嘉
|
|||
主持人:陳炎正 老師
發表人:陳瑛珣 副教授
僑光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吳賢俊 講師
僑光技術學院應用華語文系
題 目:探討台灣中部石岡客家宗族組織力的運作與歷史親切感的關係
評論人:房學嘉
|
||||
14:30~14:50
|
休息片刻(茶敘時間)
|
|||
14:50~16:20
論文發表(第2場)
|
主持人:王 喆 副教授
發表人:郭正宜 講師
高苑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題 目:場域競爭與社會成本-以張達京拓殖大台中平原為例
評論人:陳炎正
|
|||
主持人:王 喆 副教授
發表人:夏遠鳴 助理研究員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
題 目:明末以來大埔桃源社區的社會變遷
評論人:陳炎正
|
||||
主持人:王 喆 副教授
發表人:莊永清 講師
高苑科技大學出版組組長
題 目:漢學的賡續與開新-日治時代大埔客家漢語古典文學初探
評論人:吳賢俊
|
||||
|
第二天(96年12月2日星期日)
|
|
||
|
時 間
|
議 程
|
|
|
|
08:30~09:00
|
報到
|
|
|
|
09:00~11:00
專題演講(二)
|
主持人:劉鄉長宏基
主講人:謝重光 客座教授
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
題 目:認識大埔-大埔歷史文化漫談
|
|
|
|
11:00~11:10
|
休息片刻(茶敘時間)
|
|
|
|
11:10~12:10
論文發表(第3場)
|
主持人:黃麗生 所長
發表人:黃彥菁 研究生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題 目:大埔客家之宗族、信仰及語言變遷-以百堠、新加坡為例
評論人:江俊龍
|
|
|
|
主持人:黃麗生 所長
發表人:徐敏莉 研究生
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所
題 目:客家話的嬗變-試比較大埔與梅縣客語
評論人:江俊龍
|
|
||
|
12:10~13:30
|
補充體力(午餐時間)
|
|
|
|
13:30~14:30
專題演講(三)
|
主持人:徐登志
主講人:江敏華 助理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題 目:發現語言學與東勢客家文化的新視野
|
|
|
|
14:30~14:40
|
休息片刻(茶敘時間)
|
|
|
|
14:40~16:10
論文發表(第4場)
|
主持人:謝重光 客座教授
發表人:鄭中信 研究生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題 目:客語「咧」字之「動態助詞」功能探析
評論人:江敏華
|
--
苗栗縣政府為了打造苗栗成為健康城市,將在11月11日到13日辦理地方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化館成果聯合展演活動,而13號晚上在苗栗小巨蛋,也舉行一場經典歌曲演唱會,為了讓民眾有一場超水準的音樂饗宴,演唱會除了邀請寇乃馨當主持人外,更邀請了林志炫、曾淑勤、動力火車、錦繡二重唱、星光幫安伯政及客家創作歌手顏志文等多位人氣歌手,甚至請到了全球華人的超級巨星費玉清,到現場演唱,節目精采可期。
為了替演唱會宣傳造勢,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於11月7日(星期三)上午11:00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記者會,邀請苗栗縣長劉政鴻、星光幫安伯政巧扮費玉清,一起推廣苗栗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
記者會現場安伯政與裝扮成費玉清的劉政鴻縣長一起演唱"送你一把泥土",象徵政壇的常青樹遇上歌壇的常青樹,共同為苗栗的鄉親帶來一場國際級的音樂饗宴,另外現場也佈置了一棵長青樹,上面掛滿了象徵苗栗文化遠景的果實,在苗栗縣政府的灌溉、施肥之下,努力茁壯、成長。
主辦單位為呈現本年度社造及地方文化館之成果,從11日到13日,在苗栗小巨蛋前廣場,邀請社區及地方文化館展現苗栗的在地文化,而11日(星期日)下午,還有精彩的社區表演,演出的團隊也是本縣社區總體營造之社區的音樂班、舞蹈班等,有靜態的古箏表演、三灣鼓,還有魅力四射的國標舞、現代舞等表演,展現社區生命力,更呈現健康城市的活力,活動內容豐富;13號的演唱會,則是採取事先索票入場的方式,每人限索取2張,自11月8日至12日上班時間親至文化觀光局第一展覽室服務台索取,11月8、9日開放600張,11月12日開放800張,電話037-352961轉311-314;另外搶不到票的民眾也別失望,11月13日『地方文化館暨社區總體營造聯合展演』之活動現場及演唱會現場苗栗巨蛋入口處也預留1000張入場券供民眾索取,歡迎縣民以及全國民眾一起來共襄盛舉。
2007/11/16 04:09
〔記者楊倩慧/苗栗報導〕通霄鎮「金果乳香」產業文化活動,十七、十八日在福興國小登場,邀請民眾採果,秋遊柑橘園風光,把握一個月餘的花田美季,騎鐵馬沿著苗一二一線及四十八線,循著油菜花田、波斯菊及向日葵花海,尋找濃濃的幸福滋味。
通霄柑橘今年大豐收,通霄鎮公所昨天在苗一二一線轉九層窩農路旁花田,為週末將登場的系列活動暖場,利用休耕稻田設計的「花田拼布」,在黃橙橙的萬壽菊、忘憂草的花田下,呈現柑橘的豐潤及甜美,現場還有婚紗模特兒供民眾拍攝花田美景。
鎮公所農業課長張光燦說,通霄柑橘今年未受颱風影響,果型外觀、口感甜度優於往年,除少部分頂級品價格小幅上揚,大都維持原價,保證有機栽培,並有「產銷履歷」加持。十七、十八日上午八點半起在福興國小展開的活動,有傳統 美食品嘗、打陀螺趣味競賽,並有別出心裁的「柑橘保齡球」競賽、香柚彩繪及挑柑橘活動,均開放現場報名,並備有免費柑橘試吃,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縣府農業局休閒農業課長丁美君說,通霄鎮「福至興臨社區」今年入選台灣十大經典農漁村,區內卅多處農場、咖啡館,到這裡可以享受清幽農村生活,感受山、海、花卉極致景色,紓解平日的煩憂與壓力。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fireguy&article_id=8763022
大概三個月前的某個深夜,在客家電視臺看到一個很特別的報導.
內容一開始在介紹臺灣的淡水魚,慢慢看下去,才瞭解原來是在介紹一個愛魚成痴的客家人何恭炤.
他獨力進行臺灣淡水魚的復育,一路走來,無怨無悔.
九二一地震摧毀了他的心血,但他把眼淚擦乾,咬緊牙,再次挺了過來.
幾十年來,他默默地在淡水魚復育這條路上努力,
不管周遭人的嗤笑,他堅持自己的興趣,也堅持自己的理想.
原來,有個人是這麼地堅持在魚類的復育,關心臺灣.
原來,全臺灣唯一的淡水魚博物館就在苗栗縣獅潭鄉.
原來,全臺灣有個瘋狂的魚痴,有這麼好的資源,而我卻不知道.
看完報導之後,內心有莫名的感動.
在當晚,我決定要找時間去這間"淡水魚博物館"拜訪.
九月一日,獨自一個人開車到獅潭,還真是亂偏僻一把,一度猶豫是否走錯路.
九點半抵達之後,先在門口鬼鬼祟祟拍了幾張照片.
然後鼓起勇氣走進遊客中心.
什麼!沒人?
我張嘴大喊"有人在嗎?"
四處走動....嗯....沒人嗎?
正當我獐頭鼠目四處打量,才赫然發現,有一位中年婦女(註:她應該是老闆娘)在櫃檯內坐著,很專心地唸佛.
"請問,要買門票是在這邊嗎?"我小心翼翼問著.
結果那位中年婦女,伸出食指靠到嘴邊比了個安靜的手勢示意.
"哇咧....是怎樣呀!!!妳唸佛會不會太專心了呀!"我在心裡嘀咕著.
過了尷尬的三分鐘之後....真是渡秒如年呀!
佛曰不可說!我就站在櫃檯前不知所措地望著她唸佛,阿彌陀佛!
是我來錯地方了嗎?
"我想要參觀一下淡水魚的博物館."我依舊緊張地問著.
婦女若有玄機的說"今天水很濁,不適合!"
"沒關係,我想看看."我很堅持.
我想,我當時的表情一定堅定萬分.....其實我心想,我都滿懷希望來到獅潭了,可別讓我白跑一趟.
"那...好吧!門票五十元."婦人想了想.
婦女又再次強調..."水很濁,會看不到魚!"
"水濁沒關係,我會用愛和用感情去看魚!"我很滑頭地回答.
踏進博物館裡之後,內心真是五味雜陳呀!
我以一種朝聖的心情,好比猶太教徒走到耶路撒冷的哭牆前般,看到的卻是古老斑駁的一面牆.
沒有奇蹟,也沒有現代的科技.
我來到的地方不是心內一廂情願的天堂,而是平凡的魚室.
設施設備並不是最好.走個幾步,就看見舊舊的器材丟在一旁.
許多魚缸上頭貼的名稱和缸裡游動的魚,對不上名稱,風馬牛不相及.
有一些空缸,剩下一些水,擺在一旁.
那晚我朝思暮想心底崇敬的聖堂,怎會如此不堪?
魚缸的水真的很濁,看不清楚裡頭養了些什麼.
我張大眼(註:我知道我眼睛很小!莫再提我有沒有張開眼!)很仔細也很努力地看看魚缸裡的淡水魚,
內容的確很豐富,只不過要很有耐心盯著魚缸猛看.
非常花眼力,也非常耗費心力去瞭解魚缸的佈置.
但要面對最大的困擾就是魚缸上頭魚種的標示錯誤或標示不清.
這就是全臺灣唯一的淡水魚博物館嗎?
當晚的感動,打了折扣.
一個愛魚的人怎麼會這樣經營他的水族博物館?
當天早上只有我一個人進到淡水魚博物館裡參觀,整整三個小時,偌大的館內只有我一人.
我心裡納悶,今天是假日,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
這樣經營得下去嗎?
走到室外的魚池,滿滿都是珍珠石斑和一群改良過的慈鯛(也就是俗稱的吳郭魚).
這不是外來種嗎?
一個復育的聖地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鬼東西?
我打從心底覺得悲哀.
或許我不該來這一趟吧!我的心情低到谷底,在內心深處覺得感傷.
正當我想默默帶著遺憾離開的時候,卻在路口轉角遇見何恭炤先生.
穿著一件綠色背心,一副田庄人的打扮.
何先生很親切地問候,我鼓起勇氣向他提到那夜看到的報導,以及心中同樣對於魚類的喜好.
"你今天進博物館看魚的話不適合,昨天晚上山上下雨,水很濁.我的水大部份都從山泉引進來."
"看得到魚嗎?水很濁喔!"
"有看到七星鱧嗎?我今年做七星鱧繁殖,去年做臺灣白魚,之前還做臺灣細鯿,一年做一種,呵呵!"
"來,我帶你去看七星鱧的幼魚,今年就剩這幾百隻,不太好養哩!"
"現在外來種的問題很嚴重!被泰國鱧和小盾鱧欺負得很慘!這種七星鱧魚再不保護就糟了!"
"有人來,我就做介紹,有沒有看到臺灣白魚?我來帶路."
"你以前有在野外看過臺灣細鯿嗎?我找了牠好久!終於現在繁殖穩定."
"這邊是白化的蓋斑,我都是白化種去配,本來還有幾百隻,現在也就剩這幾十隻,很可惜!"
"懂得的人會很有興趣,不懂的人就會離開,做這一行就是要有興趣."
"之前也有特生中心的人來跟我撈魚,應該也要做育苗.反正保育大家一起來!"
混雜著客家話,何恭炤滿嘴魚經,對每一種魚如數家珍,像說故事般娓娓道來.
我請教了很多魚類辨別的問題,何先生不厭其煩地解說.
說他是魚痴,一點都不過份.
我想.....他應該中過邪,不但痴,而且狂.
他把心力全投入在臺灣的淡水魚,這是他的一生.
我沒向何先生說出我參觀淡水魚博物館的失落.
何先生說話的神情和談到魚時眼裡的光輝閃動,已經不證自明一些道理.
回程的路上,想通了一些事情:
"一個愛魚成痴的人不可能這樣經營他的魚缸,做的不好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忙不過來."我心裡如是揣測.
一公頃多的室內魚缸和室外魚池,只有一個人在看顧.
除了要經營博物館,還必須撥空兼經營餐廳的事業.利用餐廳些許的結餘運用在魚類的復育.
開餐廳只是一種不得不然的手段,全為了他的志趣.
一個人當館長兼工友,要照顧無數的魚,還要兼任唯一的解說員,以及兼任餐廳的主廚,還必須抽空做魚類的復育,
一個人只有二十四小時,一雙手,一副軀幹.
我不應該加諸任何的苛責,更不應該有半句批評.
感謝老天!還好我遇見了何恭炤,還好我沒有因為魯莽而造成誤會.
他是這樣一個堅持的人,滿懷信念,認真樸毅的態度著實讓我感佩.
臺灣許多的淡水魚並沒有出眾的外型,就像見過即忘的小人物.
很多人並不關心臺灣的生態,更何況.
比起一些明星物種,大部份的臺灣淡水魚默默無聞,就算見到名字也聯想不到牠的樣子.
這些魚類曾經在溪流裡竄流,繽紛地生活著.
曾幾何時成了博物館的展示物,土不親,水不親,隨魚種的滅絕而漸為人模糊淡忘.
何恭炤在獅潭的深山裡養魚,標準的山林小人物.
他的臺灣淡水魚博物館就像展出的主題一樣乏人問津,默默無聞.
他那股不服輸的硬頸客家精神和生命力,讓我在回程的路上再三思考咀嚼.
我的朋友們,如果你想瞭解臺灣的淡水魚,一定要到這個地方走一趟.
如果你怕孤單,怕陌生,怕迷路,請與我聯絡.將由區區在下炎男我提供專車接送.
如果你怕被魚攻擊,怕克制不了自己攻擊魚,也請與我聯絡.認識這些淡水魚,你的人生會更加開闊.
好朋友們,有空來苗栗走這麼一遭,遇見何恭炤,你會有滿滿的驚喜與感動.
清泉農場:臺灣淡水魚博物館 <--參考網址
何先生在最後一張喔! <--炎男網路相本
苗栗後龍沙灘 侏儒抹香鯨擱淺
2007/10/15
新聞來源:公視新聞
一尾保育類的侏儒抹香鯨,今天下午被發現擱淺在苗栗後龍的沙灘上,而且已經死亡了一段時間,它的身上有很多傷口,疑似被魚槍射殺,想要逃走卻因為傷勢太重,過不了這一關。
侏儒抹香鯨擱淺地點,就位於苗栗縣後龍外埔堤防外沙灘,幾位民眾一度想協助他脫困,但發現牠動也不動,還在身上看見好幾處疑似遭魚槍射殺的傷口。 海巡人員接獲通報趕緊派員前來協助搶救,阿兵哥帶著臉盆來回裝水,還在他身上敷上毛巾幫他遮陽保濕,不過還是救不回來。
侏儒抹香鯨通常都在溫帶和熱帶交會的深水海域,數量極少,主要吃魷魚小魚和甲殼類,體長約2.7公尺,身重210公斤,這尾已經算是成鯨,被發現時除了頭部有傷口之外,全身各處還疑似被岩石割得到處是傷。
保育人士說,前幾天在通霄同樣也發現一大一小的侏儒抹香鯨擱淺死亡,而且擱淺地點相差不到二十公里,是因為追逐食物而擱淺還是遭人獵殺,保育人士已經將這三隻抹香鯨帶回研究。